每日經濟新聞 2025-08-18 23:06:27
每經編輯|陳柯名 黃勝
8月18日晚間,靚家居公司及股東陳敏華發(fā)布《致全體員工、客戶、供應商、服務商、施工單位的一封信》。陳敏華在信中稱,近一個月以來,靚家居公司發(fā)生了重大變故,給大家造成了巨大的不便及影響,本人及公司全體同仁在此深表歉意。
圖片來源:“靚家居”微信公眾號
聲明中稱,近年來受房地產行業(yè)持續(xù)低迷、市場需求萎縮等多重壓力影響,靚家居公司作為與房地產行業(yè)休戚相關的裝修公司,陷入了長期虧損、負債規(guī)模不斷擴大、資不抵債的困境,曾先生盡管用盡了一切辦法,仍難以抵擋行業(yè)下行浪潮對公司的沖擊,無法讓公司擺脫困境,其自感愧對員工、愧對公司、愧對社會,抱憾離去,令人痛心。因公司已資不抵債、無法繼續(xù)經營,隨著曾先生的離開,公司失去了運轉的主心骨,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,發(fā)出了停業(yè)通知。
靚家居表示,此前,公司已成立工作小組,啟動了線上線下的債權登記工作。后續(xù),公司將加速厘清整體債權債務情況,通過官方公開渠道定期公示各項工作進展,全力協助政府部門與司法機關開展調查、清算等工作。
家裝行業(yè)知名連鎖品牌靚家居,在7月18日突然宣布停止營業(yè),此后引起大量關注。
7月18日,網絡流傳一份《停業(yè)通知》稱,因靚家居相關公司受房地產行業(yè)影響,長期虧損,現已資不抵債,無力繼續(xù)經營。現公司決定,自即日起停止經營。請各債權人向相關公司進行債權核對、確認工作,公司同時積極配合破產清算工作。
相關視頻顯示,因靚家居停業(yè),眾多受害者前往靚家居相關門店維權。7月18日下午,多位維權者向澎湃新聞證實,上述《停業(yè)通知》是真的,由于事發(fā)突然,不少維權者選擇報警。靚家居門店一位員工透露,目前,靚家居門店都已停業(yè)。
7月21日,風波中的靚家居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(fā)布公告稱,其相關公司已于202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經營,要求各債權人前往對應公司聯絡點登記債權,公告落款日期為7月20日。
公告詳細列出了分布在廣東、廣西23個城市的債權登記聯絡點,包括佛山、汕頭、潮州、普寧、揭陽、梅州等地區(qū)。公告顯示,債權人需前往指定聯絡點或通過線上方式進行登記。
7月21日晚,靚家居佛山一門店負責人告訴南都·灣財社記者,“我們也覺得很突然”,目前門店已經無人辦公,現在受牽連的消費者只能先進行登記,“我們也只是留下來幫公司收尾的”“后面會怎么處理,我也不知道,我也是第一次遇到。”該負責人表示,7月21日,當地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處理此事。
據公開報道,對于該公司不少員工而言事發(fā)也非常突然,東莞一位前店長透露:員工在7月17日得知公司停止經營,“是老板娘把公告發(fā)到群里,我們才知道的?!庇薪涗N商表示,今年過年后,驗收和審核流程變長,賬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,目前還有300多萬的欠款未結清。
據此前報道,7月22日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從多位珠海市消費者手中獲得了他們與靚家居所簽的裝修合同,并從中發(fā)現了一些“細節(jié)”。靚家居在與消費者簽訂裝修合同時,部分簽約主體是已注銷的分公司。同時,在合同約定收據加蓋總公司收訖章的情況下,實際加蓋的仍是注銷公司收訖章。
靚家居官網無法打開 圖片來源:網頁截圖
今年6月份,多名消費者與靚家居位于珠海的門店簽下裝修協議,但在交了幾萬元至十幾萬元的裝修款后,家裝工程在之后的一個多月里并未推進。日前,他們又被告知公司停止營業(yè)。
7月19日上午,有不少消費者來到靚家居總部了解情況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
更讓這些消費者感到氣憤的是,事發(fā)之后,這些消費者在整理相關合同、收據時才發(fā)現,簽訂合同、開具發(fā)票的主體均是“珠海市創(chuàng)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摩爾分公司”(以下簡稱摩爾公司)。根據工商資料,該分公司在簽訂裝修協議前的5月30日已注銷。這些消費者給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,相關合同簽訂、收據開具的最晚日期,分別是在摩爾公司注銷后的一個月、約一個半月時。
根據天眼查信息,珠海市創(chuàng)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股東與靚家居品牌運營公司——廣州市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的股東均名為曾育周、陳敏華。二人在珠海靚家居的持股比例分別是90%、10%。值得注意的是,曾育周是靚家居公司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編輯|陳柯名 黃勝?蓋源源
校對|盧祥勇
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消息、南方都市報、
澎湃新聞、每日經濟新聞(記者:吳澤鵬)等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