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經濟新聞 2025-08-13 20:17:51
每經編輯|段煉
又一家老牌巨頭爆雷了。
近日,百年影像巨頭伊士曼柯達(簡稱柯達、Kodak)警告投資者,公司可能撐不下去了,“或將無法長期維持運營”。
受此消息影響,當地時間12日,柯達股價一瀉千里,一度跌超26%,截至收盤跌19.91%。
約5億美元將到期債務目前無法償還
“對公司持續(xù)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慮”
當地時間8月11日,柯達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,公司多項財務指標惡化。二季度,柯達實現營收2.63億美元,同比下降1%;毛利潤5100萬美元,下降12%;凈虧損2600萬美元,而去年同期公司凈收入2600萬美元,由盈轉虧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(資料圖)
柯達在財報中警告,目前沒有可落實的融資渠道或可用流動資金,來償付約5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35.9億元)的即將到期的債務?!斑@些情況對公司持續(xù)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慮?!?/span>
柯達表示,下半年的重點工作是持續(xù)降本并將投資轉化為“長期增長”。報告添加了“持續(xù)經營”的措辭,并表示“償還債務并維持生計”計劃正在進行。為了籌集現金,柯達將終止退休養(yǎng)老金付款,還公布了一項5億美元的養(yǎng)老金資產返還計劃,這些資金將用于減少債務。
另一方面,柯達還在推進其美國制藥生產能力建設,該公司也在投資膠片和電動汽車電池基板涂層等增長領域。
柯達執(zhí)行董事長兼首席執(zhí)行官吉姆·康蒂內扎(Jim Continenza)強調了該公司的先進材料和化學品業(yè)務的重要性,并指出其制藥設施現已在美國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(FDA)注冊。
他還表示,盡管面臨不確定的經營環(huán)境挑戰(zhàn),柯達仍朝著既定長期目標穩(wěn)步前行。由于柯達大部分產品都在美國本土生產,因此公司預計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會對其業(yè)務造成重大影響。
曾是全球攝影市場絕對的霸主
卻被自己發(fā)明的數碼相機拉下神壇
公開資料顯示,柯達公司成立于1892年,但其歷史可追溯至1879年,當時創(chuàng)始人喬治·伊士曼獲得了第一項涂片機專利。1888年,伊士曼以25美元的價格推出了第一臺柯達相機。
在當時,攝影并不是大眾化的業(yè)務,因為它需要專業(yè)技能和復雜設備,而柯達相機的設計初衷就是讓攝影走進更多人的生活。伊士曼為此創(chuàng)造了廣告語:“你按下快門,剩下的交給我們。”“Kodak”這個名字幾乎沒有特定含義。據公司介紹,這是伊士曼憑空想出來的——“字母K一直是我的最愛,它看起來堅實有力、干凈利落。”
憑借相機與膠卷業(yè)務,柯達在20世紀長盛不衰。1930年,柯達占據全球攝影器材市場75%份額及90%利潤。直到上世紀70年代,柯達在美國的膠卷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90%,相機市場份額達85%。
每經記者 杜蔚 攝
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。這種強勢地位最終因一項由柯達自己發(fā)明的技術而被顛覆:1975年,柯達推出了全球第一臺數碼相機。不過,柯達卻未能把握數字化浪潮的機遇——公司管理層因其在膠卷領域的統治地位和豐厚的利潤遲遲不愿轉型,因此錯失了市場先機。進入21世紀,數碼相機市場迅速爆發(fā),傳統膠卷需求銳減,柯達跌落“神壇”,開始連年虧損,而索尼、佳能等日企則成為了數碼相機時代的新霸主。
2012年,柯達公司申請破產保護,股價從1999年峰值78美元暴跌至0.4美元。當時,柯達擁有10萬名債權人,總債務高達67.5億美元。脫離破產保護后,柯達開始聚焦商業(yè)印刷、包裝印刷和材料科學領域,逐漸謀求轉型。
2020年開始,柯達財報對主營構成進行了調整,分為傳統印刷、數字印刷、先進材料和化學品、品牌以及其他五部分。膠片被放進了先進材料和化學品業(yè)務內,2019、2020和2021年膠片收入分別占先進材料和化學品部門總收入的約20%、30%和32%,即4000萬美元、5160萬美元、6784萬美元,盡管占總收入的比例仍為個位數,但總體趨勢在逐漸攀升。此外,2020年柯達還曾迎來短暫轉機,美國政府指定其轉型生產醫(yī)藥原料。當天,柯達股價暴漲,單日觸發(fā)20次熔斷。
膠片營收逐漸攀升之后,柯達的業(yè)績也終于止跌,2021年,柯達總營收為11.5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76%,實現了重組以來的首次正增長。與2020年同期相比,2021年的毛利潤增加了約2900萬美元,主要是由于先進材料和化學品以及品牌銷量的增加,傳統印刷和先進材料和化學品的優(yōu)惠定價等。
(免責聲明: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)
編輯|||段煉 蓋源源
校對|何小桃
封面圖片:視覺中國(圖文無關)
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財聯社、界面新聞、每經網、公開資料等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